自制RHEL5 DVD安装盘

最近在学习Red Hat方面的管理,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容易获取的是RHEL(Red Hat Enterprise Linux)的CD版介质(比如国内的Lupaworld镜像),不过一共6CD安装起来的替换也是很麻烦,我找到一个教程与大家共享。

文章来源:Mind Download
本教程是基于Linux shell的操作,Unix-like通用,Windows请看文后简述。

一、首先下载6张CD,(借用lupaworld)

32位安装盘
rhel-server-5.3-i386-disc1.iso
rhel-server-5.3-i386-disc2.iso
rhel-server-5.3-i386-disc3.iso
rhel-server-5.3-i386-disc4.iso
rhel-server-5.3-i386-disc5.iso
64位安装盘
rhel-server-5.3-x86_64-disc1.iso
rhel-server-5.3-x86_64-disc2.iso
rhel-server-5.3-x86_64-disc3.iso
rhel-server-5.3-x86_64-disc4.iso
rhel-server-5.3-x86_64-disc5.iso
rhel-server-5.3-x86_64-disc6.iso

二、建立6个临时目录,同时挂载6个ISO文件。

三、修改相关的光盘配置文件

编辑复制过来的当前目录的.discinfo文件(nano .discinfogedit .discinfo),效果如下(不一定完全一样):

1170972087.594754
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Client 5
i386
1,2,3,4,5,6 <-主要是修改这里的1为现在的1,2,3,4,5,6
Client/
VT/
Workstation/

四、合并6个CD镜像并写入新的配置文件,生成DVD ISO镜像,红色的是卷标名称,请自定义。

五、扫尾工作

六、Windows怎么办?
呃,实际上我没有试过,但是我推断,只要把所有的ISO解压后复制到同一目录下(可覆盖同名文件),然后编辑.discinfo文件(如第三步那样),然后用WinISO或者UltraISO创建一个DVD文件,引导文件使用文件目录下的“isolinux/isolinux.bin”文件,并删除“isolinux/boot.cat”文件,然后保存ISO,应该可以,不过,建议尽量使用linux。

七、其它
实际上,RedHat官方就提供了DVD文件,只要注册一个RHN试用30天的帐户就可以下载,这个仅供大家参考。
同时,原作者提供了一个bash脚本用来处理这个过程,只要跟几个镜像放在同一目录下执行就是,文件内容如下: Continue reading 自制RHEL5 DVD安装盘

免费的午餐?NO

一直以来,我都疑惑那些免费网站的盈利方式,
而我想到的第一念头并且深有体会的就是:广告。

深刻的感触来自当初想尽办法去屏蔽的BlogCN广告,
有莫名其妙的Top通栏,有浮动的,还有在LOGO那里还插入BLOGCN自己的。

一切看起来相当不如人意,
至少,不如我的意,所以搬出来了。

今天在Ecko’s Blog看到一篇POST《免费经济学的六种模式》,
里面列出了六种基于免费的服务或者产品获得盈利的模式,非常值得借鉴参考。

连接:http://okce.net/posts/304

其中,
第一种模式,Freemium,免费增值模式,
我首先想到的是BlogBus的VIP服务:增量的空间和额外的域名绑定,
当然,还有一个使用WP MU提供服务的yo2,它绑定域名也属于增值服务需要额外的费用,

第二种模式,Advertisement,广告模式,
这样的方式其实随处可见,就是典型的Blog+GG Ads,还应该算上新兴的阿里妈妈,

马云的确是个很牛的人,B2B的“阿里爸爸”,BC2C的淘宝,怕爷俩孤单,又给张罗了个阿里妈妈….
Ecko说,这是马云旗下吉祥的一家。(comment below) 哈哈,吉祥三宝~

第三种,Cross-subsidies,交叉补助模式,
文中提到的是“吉列的刀架与刀片”,本来想说喷墨打印机的,

仔细想想,打印机跟吉列不一样,墨水不是唯一匹配的,因为还有兼容墨水的存在,并且质量不差….
(关于墨水可以参考Google黑板报硅谷的见证人—惠普公司 — 亚洲制造的冲击 “)

第四种,Zero marginal cost,
其中说到“可以极低单位成本提供的产品”,这个,还是基于免费而引发的盈利么?

不过,不知道杀毒软件的免费试用(长达3~6个月)算不算呢?

至少,因为360Safe让我长期免费用Kaspersky,在向同学朋友推荐的同时自己也成为KAV的付费用户,
在付费之前的服务应该算是免费服务,并且诱发了我消费的心理,虽然待遇是一样的, :mrgreen:

虽然,KAV的杀猪叫非常刺耳,不过这不是差别化服务因素,也就可以接受了。

我想,真正理智的消费者,不是到处去找keygen或者Crack的“特别文件”,而是真正去支持一样产品 — 如果你认为它的确优秀,只要不是囊中羞涩或者消费心理被错误导向,没有理由不支持自己喜欢的产品,包括付费和捐赠。缺少理性支持的产品日不久矣~

第五种,Labor exchange,劳务交换模式,
这个自己没能想到,看过之后想想,大量的用户调查回馈数据也属于有偿服务,还有调查问卷~

第六种,Gift economy,礼品经济模式,
我非常赞同原文提到开源软件,Red Hat产品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:Red Hat EnterpriseCentOS
用产品卖服务,本身产品的价值不高、甚至免费,但是其中带来的后期服务支持和培训费用是不菲的。

由此我联想到Ubuntu,通过免费的CD/下载达到极高的市场占有率,进而推动兼容性和通用性的改进,同时千千万万的用户也是千千万万的测试员,通过不断的反馈,可以增进服务器产品的适用性,从而从服务器的产品支持上获得收益。
但是为什么同样都是免费下载的产品,Ubuntu似乎势头看来比它的老爸Debian好并且迅速崛起呢?
我想,因为还有免费的CD可以领取~

当然,我不确定我的猜想是否正确,以上是一些个人的观点,
原文还请访问:http://okce.net/posts/304,《免费经济学的六种模式》

Redistribute Ubuntu CD

Ubuntu 5.10 已经发布了
Ubuntu是基于Debian的一个Linux发行版,
具有Debian优良的包管理机制,对内核进行过较多的修改,因此不完全兼容Debian-deb包。

手头于是有一些多余的Ubuntu 5.04的CD,也借此开了一个淘宝的店铺(达到了10件商品,其中5件是Ubuntu).. .. ..

不知道我Blog的访客中是否有人对Ubuntu 5.04有兴趣或者喜欢收藏Linux CD而没有得到Ubuntu CD
如果有,可以访问我的淘宝店铺,买下物品,我只收取邮寄费用。
(嘿嘿,不好意思,我没有Ubuntu基金会那么有钱)

这是第二次收到5.04的CD了,前次收到的10套CD居然都有问题,加载BSD unit的时候就提示错误了。
不过,这次的CD都很漂亮,似乎没有任何瑕疵。

我也已经订“购”了Ubuntu 5.10的CD,Ubuntu基金会已经交付配送了,
如果收到以后,有谁需要可以联系我。
不过,联系Ubuntu基金会来的更便宜,一分钱都不用,嘿嘿,
我只是在发送速度上有优势而已。

相关:
Ubuntu http://www.ubuntu.com/
Ubuntu shipit http://shipit.ubuntu.com/
My Taobao Shop http://shop33298901.taobao.com/

Distributes CD & Beta CD

前段时间申请了Ubuntu Linux (based Debian) CD跟M$ SQL 2005 Beta CD,不过由于学校的收发室人员还处于休假时期,没我们学生那么辛苦,自然就等不到这些东西了。(看了记录,Ubuntu是Jun 30th发出来的。至于M$的那个,在 Ubuntu 3个星期后申请的)

不过,联想到点比较废话的问题。就是发散这些CD的根本目的。

按照派发的CD内容,这两种分别是“Distributes ”跟“Beta”。
Ubuntu属于前者,并且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安装媒介,通过此媒介可以安装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,包括Desktop应用。并且基于Debian的强大资源,优势自然没法说。更重要的是该套件是免费的,并且允许自由传播,而且“免费邮寄”……
M$属于后者,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未完成的套件,而该套件发行后的利润是可观的(估计这就是为什么WIN的BETA CD得自己掏钱,而SQL的BETA CD免费发放的原因吧?因为两者的价格差距实在不小)。通过这个CD,你可以预先体验到即将发行的软件,对于培训跟部署可以提前开始,以便正式发行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切换平台,实现平滑过度而几乎无损失。

这个问题我昨天跟老爸讨论了一下,顺便骂了一下M$拿用户开刀做实验品,还赞颂了一下OSS的种种好处.. .. ..
不过事后一想,其实也不全对

对于M$而言,这是一家商业公司,目的就是“盈利”,目标就是“钱……”,当然,出于这样的目的,并且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,他们拿用户开涮也没什么不对的。反正M$免费提供,你需要的话,试试就是了,顺便把自己发现的什么不足给M$说说,虽然没什么回报,但是相对与事后的似乎机应用,似乎还应该感谢。
细想了一下,这样的关系实际上是双赢的,谁也不亏。(当然,这样的双赢机制对普通用户来说,有点浪费资源了)
就M$方面来说,发布较成熟的BETA版本,几乎等于发布了正式版了(当然,BETA后还会有修改,但应该不会触及核心部分)。
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客户(他们的版本兴许更好)以及潜在客户都可以事先体验,并且为以后作出是否升级的决定,而且因为软件还基于BETA阶段,客户的意见就可以让M$为客户服务,进行修改,到能吸引到大量客户的时候,也就是正式发行了。这样,某些被接纳的潜在客户也会浮上水面成为正式客户。这样挺拉拢人心的……
撇来M$种种乱七八糟的手段来说,这是家不错的公司,至少为客户服务不错。(不过,那些乱七八糟的手段是撇不开的,也就是说,这家公司……Sigh)(不过想想李开复事件,M$也够凄凉的).. .. ..

回来说Ubuntu,这是OSS阵营下的组织,结构是非盈利的,目的是推广OSOS (Open Sources Operating System)。而为了推广,他们实行了免费发送发行版的策略,并且是全球邮寄发送,不用付任何费用(Ubuntu组织承担了)。
按照曉風·蔡(某大的金融学生)的说法,这叫“极力推广”……
我倒不这么认为,而且这样模式我也想不通。
Ubuntu再努力,似乎一般用户也只是记住Linux或者Debian而已,直接记忆Ubuntu估计比前两类少(至少在这篇POST之前,我就没好好记住这个单词)。这个品牌效应就不明显。
其次,压盘跟邮寄的费用如果处理?据已经收到CD的Ubuntuer说,是工业压盘的(不是小作坊似的CD-R),这样虽然费用相对低廉,不过加上国际包裹(我猜的,10套CD,估计没这种信函)的费用,应该不可低估了……
不过,我看到了Ubuntu Shop的商品,如果换算成RMB,很不便宜的,一本“Ubuntu Journal”标价$9.99(如果我赚的是美金,肯定给赞助一下了),换算成RMB就是¥81.0189,兴许这个是经济来源之一,
其次,在Ubuntu China看到了捐助的连接,这个是来源之二吧?(Ubuntu说他们还未成立“非赢利组织”,汗.. .. ..)
还有一个不大可能的就是政府资助。不过,瑞典政府有这么做么?这个倒不敢枉加猜测,毕竟不清楚……
接着说到Beta的问题,这个对OSS而言根本不是问题。因为OSS有着得天独厚的OS条件,代码公开,自定义跟测试,补漏都可以最短时间内完成,不像M$ User只能依靠M$一个(TCP/IP Patch似乎例外,不过那东西算是Crack,不管官方的东西了……),OSS可以接受任何人制作的Patch(接受过官方测试的,否则一个Rootkit你就完了……)
我觉得还有一点比较重要。最近在看戴尔·卡耐基的《人性的弱点》,觉得在OSS里面应该算上“自重感”(也就是署名之类的)的问题。各个Programer应该都会在自己的东西里面显著署名该东西,似乎这样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,得到大家承认,做这类工作会更有信心与耐心。(就像现在,我们知道某个Patch是M$出的,但却不知道是M$里面的谁出的,这似乎对该Programer不公平,而且很乏味,不过M$既然付了工资……)

天,,开头说要谈的是CD的派发目的……结果不知道谈到哪里去了,就这样吧,
14:22了,15点还要上课,就先这样了,如果有新发现的话再来Updat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