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,我都疑惑那些免费网站的盈利方式,
而我想到的第一念头并且深有体会的就是:广告。
深刻的感触来自当初想尽办法去屏蔽的BlogCN广告,
有莫名其妙的Top通栏,有浮动的,还有在LOGO那里还插入BLOGCN自己的。
一切看起来相当不如人意,
至少,不如我的意,所以搬出来了。
今天在Ecko’s Blog看到一篇POST《免费经济学的六种模式》,
里面列出了六种基于免费的服务或者产品获得盈利的模式,非常值得借鉴参考。
连接:http://okce.net/posts/304
其中,
第一种模式,Freemium,免费增值模式,
我首先想到的是BlogBus的VIP服务:增量的空间和额外的域名绑定,
当然,还有一个使用WP MU提供服务的yo2,它绑定域名也属于增值服务需要额外的费用,
第二种模式,Advertisement,广告模式,
这样的方式其实随处可见,就是典型的Blog+GG Ads,还应该算上新兴的阿里妈妈,
马云的确是个很牛的人,B2B的“阿里爸爸”,BC2C的淘宝,怕爷俩孤单,又给张罗了个阿里妈妈….
Ecko说,这是马云旗下吉祥的一家。(comment below) 哈哈,吉祥三宝~
第三种,Cross-subsidies,交叉补助模式,
文中提到的是“吉列的刀架与刀片”,本来想说喷墨打印机的,
仔细想想,打印机跟吉列不一样,墨水不是唯一匹配的,因为还有兼容墨水的存在,并且质量不差….
(关于墨水可以参考Google黑板报“硅谷的见证人—惠普公司 — 亚洲制造的冲击 “)
第四种,Zero marginal cost,
其中说到“可以极低单位成本提供的产品”,这个,还是基于免费而引发的盈利么?
不过,不知道杀毒软件的免费试用(长达3~6个月)算不算呢?
至少,因为360Safe让我长期免费用Kaspersky,在向同学朋友推荐的同时自己也成为KAV的付费用户,
在付费之前的服务应该算是免费服务,并且诱发了我消费的心理,虽然待遇是一样的, 
虽然,KAV的杀猪叫非常刺耳,不过这不是差别化服务因素,也就可以接受了。
我想,真正理智的消费者,不是到处去找keygen或者Crack的“特别文件”,而是真正去支持一样产品 — 如果你认为它的确优秀,只要不是囊中羞涩或者消费心理被错误导向,没有理由不支持自己喜欢的产品,包括付费和捐赠。缺少理性支持的产品日不久矣~
第五种,Labor exchange,劳务交换模式,
这个自己没能想到,看过之后想想,大量的用户调查回馈数据也属于有偿服务,还有调查问卷~
第六种,Gift economy,礼品经济模式,
我非常赞同原文提到开源软件,Red Hat产品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:Red Hat Enterprise和CentOS。
用产品卖服务,本身产品的价值不高、甚至免费,但是其中带来的后期服务支持和培训费用是不菲的。
由此我联想到Ubuntu,通过免费的CD/下载达到极高的市场占有率,进而推动兼容性和通用性的改进,同时千千万万的用户也是千千万万的测试员,通过不断的反馈,可以增进服务器产品的适用性,从而从服务器的产品支持上获得收益。
但是为什么同样都是免费下载的产品,Ubuntu似乎势头看来比它的老爸Debian好并且迅速崛起呢?
我想,因为还有免费的CD可以领取~
当然,我不确定我的猜想是否正确,以上是一些个人的观点,
原文还请访问:http://okce.net/posts/304,《免费经济学的六种模式》